首页
搜索 搜索

全球聚焦:元素论构造篇其三

哔哩哔哩     2023-02-05 11:56:50

(2)     旋柱构型的讨论

旋柱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构型,但它依旧是遵循着基本稳定构型原则的。

可以看到,旋柱的构成形成了一个螺旋结构,这就是我将它命名为旋柱构形的依据。这样的螺旋结构,或许是液态氧气具有顺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其侧面看去,形成了一个近似的七元子面构型,周围又具有三个凸构,给氧元素带来了很多的特性


(相关资料图)

旋柱体的柱体构建公式是:17s-1(16s+s-1),s是非零自然数,它的基础构成部分是由四个四元子稳定构型彼此嵌套组合而成的,每两个基础组合的之间的相连需要一个元子,所以有了公式16s+s-1=>17s-1。具体的分解图如下所示:

旋柱结构的柱顶和柱底各有一个凹构,但是柱底的情况比较特殊,它还具有一个处在外围的卡扣结构,可以将两个三元子稳定构型结合固定在一起,氧元素(16)能够组合形成氧气,或许就是一个氧元素的柱顶和另一个氧元素的柱底相互连接而构成的。双氧水或许就是在氧气的柱顶和柱底各添加了一个氢而形成的。不是很确定它的旋转方向

至于旋柱结构的分形,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讨论,大致是:4s,4s+1,4s+2

待分配数0: 0【17s-1】0

待分配数1: 1【17s-1】0;0【17s-1】1

待分配数2: 1【17s-1】1

待分配数4: 4【17s-1】0;0【17s-1】4

待分配数5: 4【17s-1】1;1【17s-1】4

待分配数6: 5【17s-1】1;1【17s-1】5

待分配数8: 4【17s-1】4

待分配数9: 5【17s-1】4;4【17s-1】5

待分配数10: 5【17s-1】5

(3)     放射构型的讨论

放射构型可以算是三棱柱构型的变体,大致对应着元素周期表右侧的气体型元素。因为其特殊的构造,所以即使质量数很大,常态下也依旧能够作为气体存在,即使常态下以固体形式存在,也具有易于升华的特点。

放射构型都以一个四子稳定构型为起点,向不同的方向生长发射出三棱柱构型,这就是基本通式都+4的原因。一个独立的四元子稳定构型具有四个凹构,因此有双轴放射、三轴放射和四轴放射三种放射构型。为方便讨论,我们约定

元素总元子数=主体元子数+待分配元子数

双轴放射构型

主体的构筑公式为(8s+4)+ d,8s表示构建双轴的元子数,4则表示连接双轴的四元子稳定构型,d代表待分配元子数。以这种构型存在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氮14,如下图所示,红绿蓝构成了主体,而黄色的元子则作为分配元子分布于两个轴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氮基子两个轴上有着两个凸构,红色中心上则有着两个凹构。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硝酸的结构式。两个凸构可以直接与氧基子结合,而中心部分的凹构则需要一个氢基子来连接氧基子柱顶的凹构,从而形成常见的硝酸。

双轴放射构型分形的讨论,由于参考的例子太少,我也不是太有数,但还是写一下吧。备注:(轴分配数)【主体】(中心凹构分配数)

分配数0:(0,0)【8s+4】(0,0)

分配数1:(0,0)【8s+4】(1,0);(1,0)【8s+4】(0,0)

分配数2:(1,1)【8s+4】(0,0);(0,0)【8s+4】(1,1);(1,0)【8s+4】(1,0)

分配数3:(1,1)【8s+4】(1,0);(1,0)【8s+4】(1,1)

分配数4:(1,1)【8s+4】(1,1)

三轴放射构型

三轴放射构筑通式:(12s+4)+ d。12s表示构建三轴的元子数,4则表示连接三轴的四元子稳定构型,d代表待分配元子数。这种构型出现在氟19这一列的多个元素之中。三轴的交错环抱,或许是其形成双合子单质的原因。如下图所示,红绿蓝紫构成了主体,而黄色的元子则作为分配元子分布于两个轴上。同样可以明显看出,三轴三个凸构,中心一个凹构,氢氟酸就是凹构上添加一个氢基子构成的吧。

可能分形的讨论:

待分配数0:(0,0,0)【12s+4】0

待分配数1:(0,0,0)【12s+4】1;(1,0,0)【12s+4】0

待分配数2:(1,1,0)【12s+4】0;(1,0,0)【12s+4】1

待分配数3:(1,1,1)【12s+4】0;(1,1,0)【12s+4】1

待分配数4:(1,1,1)【12s+4】1

简单的应用:

溴79:(1,1,1)【12*6 + 4】0  =>  (1,1,1)【76】0

碘127:(1,1,1)【12*10 + 4】0  => (1,1,1)【124】0

砹210:(1,1,0)【12*17 + 4】0  => (1,1,0)【208】0

四轴放射构型

四轴放射构型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以一个四元子稳定构型为中心,向外生长延伸四个轴的构型(16s+4)+ d;另一种就是以其中一个轴为主轴,在其凸构一端的三个凹构之上向外生长延伸出三条轴的构型16s+d。一开始我也有些糊涂,好在后面理的清楚了。

中心四轴放射型(16s+4)+ d

中心四轴放射型能够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正是因为如此,才显现除了惰性气体的种种特殊性质。右图就是氩40基子的构型,老生常谈的,红的四元子稳定构型为中心,其余四色为轴体,黄色是分配元子。

氩40:(1,1,1,1)【16*2 + 4】 氖20:(0,0,0,0)【16*1 + 4】

氪84:(0,0,0,0)【16*5 + 4】

分形的讨论,因为四轴等同,且没有中心凹构,便将表达式转换如下

待分配数0:(0,0,0,0)【16s + 4】

待分配数1:(1,0,0,0)【16s + 4】

待分配数2:(1,1,0,0)【16s + 4】

待分配数3:(1,1,1,0)【16s + 4】

待分配数4:(1,1,1,1)【16s + 4】

偏心四轴放射型16s + d

具有这种构型的元素是氯基子,

氯35,(1,1,1)【16*2】0。

可能的分形,分轴【主体】主轴

待分配数0:(0,0,0)【16s】0

待分配数1:(1,0,0)【16s】0;(0,0,0)【16s】1

待分配数2:(1,1,0)【16s】0;(1,0,0)【16s】1

待分配数3:(1,1,1)【16s】0;(1,1,0)【16s】1

待分配数4:(1,1,1)【16s】1

待分配数5:(0,0,0)【16s】5 =>(1,0,0,0)【16s+4】

依据凹凸构的基本连接原则,可以比较轻松且简单的推断出某些化合物的具体构成结构。

次氯酸HClO

氯氧化合物:一氧化氯(ClO)二氧化氯(ClO2)三氧化氯(ClO3)一氧化二氯(Cl2O)二氧化二氯(Cl2O2)三氧化二氯(Cl2O3)四氧化二氯,

盐酸:HCl

*理论上来说,或许还会有其他非规则化的构型,但它们的基本构造道理是不变的可以通过推算得来。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人人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